引言
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,是目前全世界当之无愧的五个最为强大的国家。
一般来说,是不会有任何国家不开眼敢于挑战五常中的任何一个的,除非这个国家背后,有着另外一个五常国家的支持。
曾经的朝鲜,就在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大国的明确支持的前提下,敢于挑战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,正面对抗刚刚打完了太平洋战争和欧战的强大美军。当然,后期的朝鲜得到了来自我国的全力支援,还得到了苏联在背后的支持。
但是还有几个国家,比朝鲜还要更豪横,这些国家甚至完全敢在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的支持的情况下,就对五常发起挑战。那么这些国家,敢于进攻五常的理由又是什么呢?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?
一、“帝国反击战”
马尔维纳斯群岛,(英称)福克兰群岛,这里一直以来都是一片充满争议的土地。其实早在阿根廷独立之前,英国和当时的西班牙殖民政府,在马岛的归属权问题上,有着一定的冲突。
英阿马岛海战开始之前,其实阿根廷的纸面军事实力并不比英国要弱多少,尤其是阿根廷空军,无论是战机数量还是先进程度,其实都不低。但是1982年的英国,虽然还有着五常的身份,但是明显已经在走下坡路了。
阿根廷的加尔铁里政权也因此对英国产生了误判,认为英国不会为了一座远在南美洲的小岛,和南美洲军事强国阿根廷之间进行战争。因此1982年,阿根廷海军直接出兵,占领了仅仅只有上百人驻军和一些警察力量的英控马岛。
可是实际情况非常残酷,即便是已经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国,也依旧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
英国皇家海军,派出了一支包含四支子舰队的特遣舰队前往马岛,这支特遣舰队代号317,名为“共同作战”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。同时,在整场战争中还有43艘民用船只,为317特遣舰队提供后勤补给支援。
美国的《纽约时报》用“帝国反击战”来形容这场战争,而这个词汇则是取自《星球大战》。
整场战争中,即便阿根廷军队出于爱国热情,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。可是英军作为一支现代化军队,对根本就没有任何战争经验的阿根廷军队依然构成了降维打击,整场战争仅仅只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,马岛就再次被英军夺回,当地阿根廷守军投降。
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当时阿根廷的军事独裁者加尔铁里的下台,阿根廷人的发达国家之梦,也彻底梦碎。
时至今日,其实阿根廷依然没有走出马岛海战的阴霾,1982年阿根廷空军最先进的战机是法国产的幻影战机,2023年阿根廷空军最先进的战机,还是幻影战机。
二、代号“正义事业”
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北美洲挑战美国,这种“对着血泉开大”的行为,我想是个正常人都是干不出来的。但是有一个人能干得出来,这个人就是当年巴拿马的独裁者诺列加。
1989年5月,巴拿马民主选举推选加利马尼成为巴拿马的国家领导人。但是巴拿马当时的独裁者诺列加拒不接受这个结果,之后美国便开始对巴拿马进行经济制裁。
在同年的12月15日,诺列加便宣布同美国宣战,而诺列加对美国宣战的理由,至今也没人知晓。
12月16日,4名美国驻军士兵对巴拿马国防军指挥部开火,巴拿马士兵立刻开枪还击,1名美军士兵被当场击毙。
美国正式对巴拿马宣战,12月20日美国总统老布什,批准代号“正义事业”的军事行动,27000名美军士兵兵分五路,直逼巴拿马。而巴拿马陆海空三军,也不过只有一万余人,算上民兵也就只有25000人左右。
战争的开端,是呼啸而过的F117-A隐形战斗机,战机首先轰炸了巴拿马境内的主要军事设施以及交通枢纽。
整场轰炸共造成了上百名巴拿马平民的死亡,轰炸后,美军地面部队对巴拿马实施了“闪电战”。诺列加指挥巴拿马军队和民兵组织“尊严营”奋起抵抗,但是终究因为悬殊过大,很快就被美军击败。
美军仅8小时,就粉碎了巴拿马军队的抵抗,15个小时后,就基本控制了巴拿马全境。诺列加躲进了梵蒂冈驻巴拿马大使馆,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躲避最后的制裁。
1990年1月3日,在被美国军队用高音喇叭持续输出了数百遍歌曲《无处可逃》之后,诺列加走出梵蒂冈大使馆投降。1月4日,老布什宣布“正义事业”行动结束,诺列加也被带回美国接受审判,最终于2017年在法国去世。
整场战争,几乎摧毁了巴拿马全部的工业基础,同时还造成了314名士兵与400人以上的平民遇难,而美军仅仅只阵亡了23人。
当时在巴拿马境内的西班牙记者胡安.罗德里格斯表示,美军在巴拿马境内进行了某些惨无人道的行为,但是这名记者最后被当众刺杀了。
1989年的巴拿马究竟发生了什么,至今也未被全部公之于众。
三、5日“强制和平”
俄格战争,这场爆发在2008年的战争,几乎就可以认为是如今俄罗斯对乌克兰所发起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的一场预演。
同样是该国中央政府对地方分裂势力的主动进攻,同样是俄罗斯的出兵干涉。唯一的区别,就是俄格战争是一场“成功的闪电战”。
奥赛梯地区,是高加索地区中一个以俄罗斯族为主要人口的区域。因为当年苏联非常草率的行政区划分,奥赛梯地区被以高加索山脉为界分成了两个部分,北奥塞梯被划给了俄罗斯加盟共和国,而南奥塞梯则归属于格鲁吉亚。
这种划分,自然也为日后俄格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埋下了隐患。
1992年,南部经过全民公投后,宣布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合并。而当时格鲁吉亚的中央政府,自然是不肯南奥塞梯独立出去,内战险些爆发。后来经过俄罗斯的调解,俄罗斯维和部队入驻南奥塞梯。
而2004年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政权上台之后,一直试图加入北约组织,于是和俄罗斯之间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,双方险些开战。
但是因为北约组织的鼎力支持,最终俄罗斯作出了让步,撤出了格鲁吉亚境内的军事基地。
这无疑助长了卡萨什维利的野心,于是2008年8月,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,格鲁吉亚军队直接对南奥塞梯发起了进攻。卡萨什维利表示:“要轻松而彻底的解决南奥塞梯问题。”
当月8日凌晨2点25分,格鲁吉亚地面部队7000余人在空军掩护下,对南奥塞梯武装部队发起进攻。12个小时后,格鲁吉亚军队基本控制南奥塞梯地区。当日14点40分,格鲁吉亚军队向俄罗斯维和部队开火。
当日下午,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“强制和平”行动,俄罗斯58集团军先头部队2000人强行进入南奥塞梯地区进攻格鲁吉亚军队。
当月9日,俄罗斯空降兵部队第7师在阿布哈兹开辟第二战场。10日,俄罗斯军队宣布再次增兵9000人,俄海军陆战队在格鲁吉亚后方登陆。当日格鲁吉亚提出停火,俄罗斯不予理会。
8月12日,俄罗斯军队基本全部控制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,梅德韦杰夫宣布“强制和平”行动结束,单方面宣布停火。13日,在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斡旋下,俄格两国达成和平协议。
这一战,格鲁吉亚不仅损失了一千余人的部队,丢掉了在南奥塞梯的影响力,还顺带丢了阿布哈兹。
萨卡什维利政权威望大减,格鲁吉亚境内更是有2000名平民死亡,数万人流离失所,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。格鲁吉亚至今,都不敢对俄罗斯再有什么非分之想。
当然,作为五常之一的中国,也有两个国家前来挑战。那就是越南和印度,都是以为自己比中国要强大,而率先发起挑衅。而这两个国家挑衅的结局,想必大家都清楚了。
有些国家,其实就是“公主的心,丫鬟的命。”没有那个本事,但是偏偏想要“拍一拍老虎的屁股”,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被吃的连个渣都剩不下来。
参考资料
《五星上将丛书》部.决战马岛:1982[J].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04.张汀.曼努埃尔·诺列加:捧也美国,"杀"也美国[J].看世界, 2017(13):2.吴宏伟.俄美新较量: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[M].长春出版社,2009.
